我院胡金旺教授團隊成功為兩歲男童完成微創(chuàng)人工耳蝸植入!

發(fā)布時間:2025.05.17
圖片: 朱 ? 明 ? 馬俊結 供稿: 朱 ? 明 ? 馬俊結 核稿: 陳心妍 審稿: 王雅靖
字號:

“胡主任,是我們沒重視,耽誤了孩子!現在我們就想問問,孩子的聽力還能挽救么?”

兩歲的童童出生時,就沒有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后續(xù)接受復篩及配助聽器,檢查聽力的結果依然不理想。當時父母看孩子還小,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并未引起重視。

可是,當寶寶兩周歲還是不會說話,平常家長在寶寶背后大聲喊叫或放兒歌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時,爸爸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帶著孩子前往醫(yī)院進行檢查,配戴助聽器無效,確診為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目前唯一的治療希望,就是植入人工耳蝸。

患兒父母了解到,安徽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我院耳鼻咽喉科胡金旺主任專家團隊擁有30多年臨床工作經驗,手術技術嫻熟,已成功完成兩千余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家長重新燃起治療的希望。他們帶著孩子慕名來到醫(yī)院,專程找到胡金旺主任團隊,希望能為孩子一次完成雙側耳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早識別、早干預對改善兒童聽力障礙十分重要,童童才滿兩歲,處于聽覺和語言發(fā)育的關鍵期。經過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專家團隊的充分討論分析和評估,患兒雙側耳部情況符合耳蝸植入條件,可以準備手術!

在胡金旺主任的帶領下,耳鼻咽喉科專家團隊為孩子精心制定了手術計劃,以及后續(xù)的治療方案和應急預案。2025517日,由胡金旺主任主刀,醫(yī)院手術團隊成功為該名患兒實施了雙耳的微創(chuàng)人工耳蝸植入術,均一次性成功植入,手術過程非常順利!這是耳蝸集采后全市首例獨立完成微創(chuàng)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為淮南市聽障人士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

看著孩子從手術室安返病房,家長激動萬分。“我家孩子以后能聽到聲音了!要不是找到了胡主任,我們就要拖家?guī)Э谌ネ獾乜床×?,太感謝胡主任團隊了!”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作為醫(yī)療單位能為聽障兒童帶來醫(yī)療保障,讓他走進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醫(yī)院欣喜非常。在今后的工作中,醫(yī)院將繼續(xù)加強殘疾預防和康復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應用,關愛殘疾人群體,為他們送去更便捷有效的醫(yī)療服務。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球約4.3億人患有致殘性聽力損失。人工耳蝸作為近50年來最成功的神經假體之一,已讓超過100萬人重獲新“聲”。如果您或家人面臨聽力困擾,請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耳鼻喉科評估,抓住干預黃金期——聽見世界,永遠不晚。

 

正常人的聽覺過程

人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部分。

外耳收集聲音,中耳通過聽骨鏈將聲音信號傳導到內耳,內耳的耳蝸將聲音信號轉換為生物電信號,通過聽神經傳導到大腦,大腦將這些信號轉譯形成聽覺。

人耳聽覺通路上(從外耳到大腦皮質)任何結構或功能障礙,都可表現為聽力障礙,又稱耳聾。

由于遺傳、感染、耳毒性藥物、噪聲聾、突發(fā)性聾等原因導致耳蝸毛細胞損害引起的聽力損失,稱之為感音神經性聾。

 

人工耳蝸是什么

人工耳蝸是一種通過電刺激聽神經幫助重度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恢復聽覺的電子裝置。它繞過受損的耳蝸毛細胞,直接將聲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傳遞至大腦,使患者重新感知聲音。作為現代醫(yī)學的“聽覺奇跡”,人工耳蝸已幫助全球數百萬聽障人士重獲交流能力。

 

人工耳蝸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人工耳蝸由兩部分組成,即體內植入部分和體外部分。體內植入部件包括接受/刺激器和植入耳蝸內的電極組。體外裝置包括言語處理器、方向性麥克風及傳送裝置所組成。

麥克風接收并轉換成電信號后傳送至言語處理器,言語處理器將電信號放大、濾波、數字化并編譯成編碼信號,由傳送器傳送至體內接收器,并根據指令產生電脈沖送至相應的電極,直接刺激聽神經纖維,并傳至大腦形成聽覺。

 

早期植入人工耳蝸的益處

兒童聽覺和語言發(fā)育的關鍵期是0~3歲。在此期間,兒童的聽覺功能逐步完善,大腦的聽覺皮層迅速發(fā)育。此時如果兒童由于耳聾而缺乏聽覺刺激,那么大腦聽覺皮層的發(fā)育將會受到影響。

因此早期植入(3歲以前),能充分地利用大腦聽覺皮層發(fā)育的關鍵期,使兒童得到更好的聽覺和語言康復。

語后聾患者時間可以放的寬一些,但同樣越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效果也越好。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適應癥

一、語前聾(先天性或嬰幼兒失聰)患者選擇標準:

1、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性聽力損失。

2、12個月~6歲,植入年齡越小效果越佳。

3、6歲以上的兒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聽力言語基礎,自幼有助聽器配戴史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史。

4、配戴助聽器后聽覺能力無明顯改善。

5、無手術禁忌證。

6、監(jiān)護人對人工耳蝸有正確認識和適當的期望值。

二、語后聾(后天失聰)患者選擇標準:

1、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性聽力損失。

2、各年齡段的語后聾患者。老年耳聾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蝸植入后,能夠獲得很好聽力語言效果。

3、配戴助聽器不能進行正常聽覺言語交流。

4、無手術禁忌證。

5、植入者本人及家人對人工耳蝸有正確認識和適當的期望值。

 

兒童早期接受雙側人工耳蝸植入的優(yōu)勢

相比單側植入,一次手術雙側植入,減少了二次手術麻醉風險,縮短了恢復時間。通過刺激雙側聽覺神經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聽覺系統(tǒng),雙耳聆聽使得患兒在噪聲環(huán)境下語言理解能力、聲音定位能力有明顯提高,雙側人工耳蝸植入的聽障兒童,雙耳聆聽的聽覺記憶好于單耳,大大提高了日常生活交流及社會技能,能夠更好地融入正常人的學習及生活。

 

手術過程揭秘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通常需1小時左右,需全身麻醉,主要步驟包括: 

1、耳后切口;

2、開放乳突腔;

3、顱骨表面磨出安放植入體的骨床;

4、安放植入體,電極植入耳蝸;

5、縫合切口;

6、術中電極測試;

7、包扎。

術后約1個月需進行開機調試。

 

術后康復:重建聽覺的關鍵  

手術成功只是第一步,科學的康復訓練至關重要:  

成人語后聾患者:需重新學習“翻譯”電子信號,通常3-6個月可適應;  

兒童語前聾患者:需結合言語康復訓練,家長需全程參與;  

定期調試:術后1年內需多次調試參數,優(yōu)化聽覺效果。

 

常見疑問解答

1、手術風險大嗎?

現代技術下手術安全性高,主要風險包括面神經損傷、感染等,需選擇經驗豐富的醫(yī)療團隊。  

2、植入后能否做MRI或坐飛機?

新型人工耳蝸多兼容MRI,乘飛機無需特殊處理。  

3、使用壽命多長?  

體內裝置設計壽命約70年,體外處理器可升級換代。

 

掃一掃,手機端瀏覽